野山参由鸟兽传播种子。生长在乔木,灌木、杂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的森林中。分布于北纬33度—48度之间,主要产自,由多到少依次为:俄罗斯、中国长白山脉和朝鲜。
每年7、8月份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与俄罗斯进行野山参边贸交易。一支百年的野山参干品,10克左右大小价格都要十几万元人民币。长白山野山参价格更贵。
中国是最早应用野山参的国家和地区,并将野山参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,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。早在2000年前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对野山参的药用价值就有了详细的记载,“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,久服轻身延年”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野山参为“神草”,谓“野山参治男妇一切虚症,发热自汗,眩晕”。在现代的中草药书籍中,记载野山参有大补元气,固脱生津,安神益智的功能。野生山参在多年的挖掘中越发的减少,在东北大部分地区绝迹,在吉林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或周围的山区存在一些。
根据《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/T 18765-2008》国家标准,将野山参定为3个等8个级别,基本要求为:鲜野山参、生晒野山参,任何部位不得粘接,体内无异物,体不得做纹。
其中等级要求由外观的五项区分,分别是:芦、艼、体、纹、须。 芦:主根上部的根茎。有三节芦、圆芦、堆花芦等之分。